华中师范大学付海晏、郑成林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二级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15浏览次数:1935

2021年4月8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付海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郑成林教授来我院讲学,分别做了题为《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商会史研究的省思与取径》的学术讲座。两场讲座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J02A212教室依次举行。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方秋梅教授主持两场学术讲座,历史系教师刘贵华、陈岭、谌畅,历史学系本科生和硕士生到场聆听讲座。

第一场讲座中,付海晏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的旨趣,指出社会史研究何以能与法律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紧接着,付海晏教授针对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的路径和概况作了细致梳理,并就瞿同祖等法律社会史学术大家的研究成果和与会师生进行分享。其后,付海晏教授着重介绍了法律社会史研究的方法,强调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能够真正发现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联。在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解读之后,付海晏教授结合自己做科研与指导学生中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拓深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讲座最后,付教授表示欢迎历史系学生报考华中师范大学。

第二场讲座中,郑成林教授以商人商会史的研究为重点,强调运用区域史视野、制度史视野、比较视野等方法来丰富中国近代商会史研究。首先,郑成林教授追溯了20世纪前期西方国家及日本学者对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研究。接着,郑成林教授强调正是由于商会的产生,使得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在此种变化之下,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市民社会”的理论得以成功被引入中国近代商会史研究。之后,郑教授介绍了近年来近代中国商会史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中国商会史研究不仅大大推进了中国经济史、社会史、城市史等领域的进展,还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最后,郑成林教授针对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商会史研究在问题追寻、对象转移、主题探讨、史料挖掘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专家提问,两位专家针对同学们的提问均做出了详细而精彩的回答。方秋梅教授对两位教授的精彩演讲做了系统总结,并鼓励同学们要见贤思齐,培养敢于发问、善于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