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大学生爱上了"吃皇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2-12浏览次数:2490

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全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带来大学生就业高峰,"公务员报考热"也愈演愈烈。辽宁省人事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辽宁的公务员考试,平均录取比例为32:1,其中省政协的录取比例更是高达236:1。面对如此小的录取几率,大学生为何仍趋之若鹜?公务员哪里来的磁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又是什么促使大学生爱上了"吃皇粮"呢?
就业压力使公务员录取"百里挑一"

"今年报考公务员的人很多,但我还是没有想到,与我同场竞技的还有39000多人,最后却仅有1220人能成为幸运儿。"参加辽宁省招录公务员考试的东北财经大学的四年级学生张剑对记者这样说。

辽宁省人事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省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比往年大幅上升,出现了32个人拼抢1个职位的激烈场面。财政厅、统计局、信访办成为了考生们争抢的主要目标,招录比例都达到了"百里挑一"以上的水平。张剑所报考的省政协,计划招收4人,报名者却多达944人,他只是考生总数的1/236。

这仅仅是辽宁省招录公务员的盛况,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则更为火爆。人事部资料显示:中央、国家机关2005年招考共涉及103个部门的8400余个职位,到10月28日,共有54万多人次通过网络提交了报名材料,有31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从报名情况统计看,有26个部门的合格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比例最高的是人事部,为322.8:1。

无论是中央、国家公务员还是地方公务员的报考,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像张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并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加入这支考试队伍。张剑告诉记者,他所在的30个人的班级里,有20多个报考了国家公务员。他所在的系去年仅有几人报考公务员,今年3/4的同学都报考了公务员考试,不少人是兼报了省里和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公务员哪里来的磁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又是什么促使大学生爱上了"吃皇粮"呢?

对于公务员热,人事部的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今年总的计划录用职位数比去年增加了400多个,使得报考的人数相应增加;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报考资格条件,不允许招考部门对性别、毕业院校、考生身份等做出限制,凡符合职位要求的都可以报考,使得报名的人数大幅增加;三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四是中央、国家机关对广大考生的吸引力增强。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热衷"吃皇粮"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就业压力的增大。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就业压力逐年加大。2004年中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较去年增加68万人,增幅32%。200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340万。中央和国家机关集中招考,一次性提供8400余岗位,加上各地方组织的省市公务员考试,这对于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大学生们,充满着诱惑。据统计,应届毕业生在此次公务员报考中仍占多数。

对于日渐增长的毕业生大军来说,公务员考试无疑是国家为他们多搭设了一座通往就业的桥梁。大学生小郑告诉记者,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只有这几条:找工作、出国和考研。考取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是"找工作"这条出路中很不错的选择。记者问及为什么不去自己创业,小郑说:"国家虽然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比如说资本、经验等等因素,制约着这只是极少数大学生的试验田。"

现代社会的"学而优则仕"?

是什么激起了大学生从政的热情呢?在大学里,学长的经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作用。张剑所在的文化传播学院,去年就曾经有一名学生考取了广州海关。"听这位师兄讲起他的工作,待遇很不错,工作也很顺心,这对我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张剑说。

去年毕业的王楠楠对记者说:"比起企业来说,公务员压力要小一些,而且工作很稳定,各种待遇也都很正规。"

他所说的"待遇"正在被大学生们广泛关注,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休假等等。"以前,大学生就业时看重薪水,现在他们已经把薪水和待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公务员的职业优势也逐年显现出来,首先是工作稳定,压力较小。据人事部统计资料,从1996年实行辞职辞退制度以来到2003年的8年间,全国共有19374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平均每年不到2500人。如果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每年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加上3万多主动辞去公务员职位的人,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而企业人才流动率达到10%。

良好的福利待遇。自从1989年以来,公务员不断加薪,虽然增幅不大但频率挺高,现在各地公务员的薪酬在本地都处于较高水平。公务员按工龄的不同,可以分别享受7到20天的带薪休假。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诱人"筹码"。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职能与办事方式将逐步与世界接轨,公务员培训与进修机会增多,一些部门如贸易、海关等发展空间十分大。许多人才开始把政府工作视为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的舞台。

《国家干部》、《省委书记》、《国家公诉》……这些以反映国家工作人员的文学作品一度流行,显示了人们对这些职业的特别关注和从事这些工作的浓厚兴趣。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楠研究员认为,"公务员考试热"表示这一传统在目前的中国仍然有强的生命力。"在北方,这一点尤为明显。大学毕业后,到政府工作不仅待遇高,稳定性强,而且政府这块招牌,也显示了在这里工作的一种地位和权力。这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举例说,当家长说起来"我儿子在省政府某某厅局工作"或是"在中央某机关工作",总会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光耀门楣的事情。"因为它本身也显示了一种地位。"

刘晓楠认为,这还是中国几千年沉淀下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这种思想观念给予现代中国人的烙印还很深。

尽管一些大学生是在这种观念下走进政府的,但绝大多数人是抱有事业理想的。他们的进入,带来的是"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刘晓楠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获取的当然不仅仅是地位和荣耀,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它提供了一个让人快速锻炼、增长才干的平台,这是大学生就业初期十分期待的,在他们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同时,也在冲击着旧有的官僚习气,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副司长聂生奎在做客新华网时也表示,近几年来每年通过考试录用的公务员全国有10万名左右,中央国家机关每年8000多名。这些人员通过考试录用进入机关,对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须加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在报考时出于一种"趋同心理",看着周围的同学报考,自己也跟着报,但其实志不在此,复习准备因此也不够充分,容易成为"落马"之人。

"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对于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一些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还不清楚,于是人云亦云,就出现了羊群效应。"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思宁说,报考公务员热,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方面说来,大学毕业生愿意到机关工作,是一个好的趋势,将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到政府机关,也会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争报公务员也并非一件好事。"一个学冶金的去报考公务员能干什么?" 孟庆伟认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十分模糊,同时就业能力出现危机,导致部分应试能力强、实践与动手能力欠缺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心里"没谱",盲目"跟风",不论专业是否对口,只因公务员岗位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就纷纷报考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准备,报名费也不贵,就当多给自己一个机会。"辽宁大学某研究生表示,报考公务员跟找工作并不矛盾,面试的准备也相差不大,因而很多同学在参加招聘会的同时也积极准备公务员考试。

孟庆伟介绍,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设计重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而且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激烈,所以很多考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公务员考试,并非志在必得。只是为了获得一些体验。

针对以上情况,孟庆伟建议人力资源专家,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具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到适合自己专业的生产一线工作,对学生自身而言才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辽宁省人才市场孙凤歧处长也建议,考生不要盲目报考,也不要怀有投机心理,以为可以从此一劳永逸。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报考人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相关素质来报考。此外,现在公务员评定采用"末位淘汰制",即根据工作能力来进行考核评估,采取优胜劣汰,决不是一劳永逸的"铁饭碗"。所以,考生报名时一定要慎重,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单位和岗位。

与上级机关"一头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基层的"一头冷"。2002年,辽西北五市的市个省级以上贫困县中,升入大学本科的学生有8847人,而同年,返回当地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仅为392人,在大学生中,"不下去"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现实选择。专家建议,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积极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2003年7月,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一年多以来,共有1523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辽宁省内12个受援贫困地区,从事为期两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据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按照1%的比例,在完成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开展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评比活动,获得表彰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采用特殊职位考试方式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这不失为政府部门和大学生个人的"双赢"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