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化是诚信建设的基本手段,教化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讲诚信的好氛围,让人们从心里不愿意失信。几千年来,诚信一直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被高扬,古人无缝对接的教化功不可没。
家庭教化重以身作则:《列女传・周室三母》说:文王之母“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孩子的母亲要选择有诚信之人,实质上就是要从怀胎之始即对孕婴进行诚信熏陶。父母是诚信的第一教师。中国古代父范母仪,以身立信的例子不少,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尽人皆知。
学校教化重教材:《弟子规》云:“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论述。各级官学以儒家著作为教材、科目,培养学生诚信品行,养成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是官学教育的根本。
社会教化重规范:明王守仁的《南赣乡约》要求入约者“讲信修睦,成为良善之民”。在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古代,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乡里、宗族和家庭。通过这些社会组织灌输诚信理念,从而将诚信教化延伸至社会的最基层,是中国古代的一贯做法。
政府教化重宣教:清代中央政府规定每月两次的乡约讲习制度,宣讲皇帝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笃亲族以昭壅睦、和乡党以息争讼等。>>>
――反思录――
传统诚信教化效果非凡,但是如果这些动听的文明和道德只是留在理论层面,或只涉及道德奖惩,对人不造成事实上的影响,对上位者也不造成任何压力,长此以往,教化将会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