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文学发展,进⼀步发现发掘文学新人,给更多的文学创作者一个舞台,人文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今古传奇·中华文学》“桃花渡”文学新人栏目投稿。
自征稿以来,大赛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征集的作品进行评审。我院袁馨怡、陈天然等多位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在“桃花渡”栏目刊登,作品展现了时代之美,流露真情实感,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国学精髓,引领时代风尚,彰显信仰之美!
优秀作品展播
《银镯子》
——袁馨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犹如仪式般
母亲擦亮一只银镯子,
经历了长久的封存
终在陌异的城市重见天日
一只普通的银镯子
母亲寄给我
封存和重现之间
装着几十载风雪,以及
隐匿在这背后的
年岁逝去和失败的婚姻
祖母留下的银镯子
也许比她的历史更久
它是唯一的珍贵的
陪伴这位久病不愈的孤女
病痛卷走了钱财和安宁
但留下来这只银镯子
不纯粹的
简单的银镯子
曾紧握着祈祷 家族的命运
在死之将至以前托付出去
母亲将其封存,带它辗转 迁徙
直到它戴在我的手腕上
一日比一日更清亮
注定它会属于我
就像我生来属于
那些命里布满苦难的女人
《杏仁》读后感
——焱若
本名陈天然,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不幸如果发生在远方,人们会因为距离遥远、力不能及而不加理睬;而发生在近前的,人们又说太害怕,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大多数人即使感觉到了别人的痛苦也不会行动,口头上说有同理心,实际上又轻易忘记。
就我理解,那并非出自真心。
我不想那样活着。”
那天是很平常的一天,允载去找沈医生时看到了电视里因为战争而身体残疾的少年,然而同样目睹这一幕的沈医生,面无表情,只是在感受到有人靠近时才露出笑容和允载打招呼。允载不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人那么痛苦,背对着那张脸,沈医生却能笑出来。继而,他想到了母亲曾经说过的那句“太遥远的不幸不是我的不幸。”可是,在母亲和外婆遇害的那个夜晚,明明有那么多的路人,却没有任何人上前帮忙。事后的采访里,人们纷纷表示当时太害怕了。于是,有了上面的这样一段心理独白。
这是书里令我感慨良多的一段话,多数人习惯用虚伪的道德优越感来掩饰内心,但是,只一句“我不愿意这样活着。”,鲜明表达了他的态度。《杏仁》全文以允载—— 一个因脑袋里名为“杏仁”的部件过小而情感缺失的少年的视角展开。可是即使是缺失感情、不善表达、被人们视为怪物的允载,也真切地想要热烈的活着,做真实的自己。
我觉得这本书真实与精彩就在于,允载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仅仅作为真善美的“主角”而发出这样的觉悟、喊出一句廉价的口号的。而是他在那一刻意识到的“那样活着”甚至就是他曾经的生活。
因为置身事外,并不仅仅只是沈医生、是那个接受采访的人所做出的反应,而是每个人下意识做出的自然反应,包括他自己。在那个母亲和外婆被害的夜晚,允载也在场,他亲眼目睹了一切,最后只剩下:
外婆宽阔的背遮住我的视线,玻璃上溅洒了鲜血,越来越红。我所能做的只是看着那道渐渐变红的玻璃门。事情发生时没有任何人挺身而出,远处看起来就像一幕冻结的景象,就好像男人与母亲还有外婆正上演一出戏剧,而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每个人都是观众,我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不想这样活着。”是这个少年发自内心的嘶吼。亦是一个灵魂的挣扎。
正是因为少年的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他希望能够真诚待人,渴望能够在别人都“置身事外”的时侯,不再置身事外,冲破一切拼一把,去保护自己在乎的东西。在书的结尾,那个契机出现的时候,他才有勇气将之付诸实践,去守护自己想守护的一切,哪怕付出生命。这刚好也照应书前面引用的P.J.罗兰的那句“没有不能被救赎的人类,只有放弃救赎的人类。”
故事会是什么样,是悲剧或是喜剧,他不知道,你或我都不知道。那样黑白分明地区分本就不可能,生活是黑白之间的灰,各自参半。允载选择了去碰撞,与一切碰撞。他选择了自我救赎,最终幸运地获得了救赎。
我不知道我们人生的结局。只是真心的,真,心,的,希望我们能够勇敢做最真实的自己,也祝有人能听懂你的欲言又止和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