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大学生心理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07浏览次数:269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围绕关照服务学生,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养成理性成熟向善的价值观,都至关重要。经过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和跟踪研究,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塑造、价值观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战略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把握好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和心态过渡这个关键期,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筑牢社会主流价值抵御多元价值文化冲击

大学是一个人心理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新生阶段又是其不稳定期和初步形塑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大学新生在初入高校时极易出现对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的不适应现象。新生的不适应问题,最终汇聚为对大学教育的质疑,出现关乎学习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诸多困惑,这种极不稳定的心理背景为不良价值观的侵蚀提供了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网络技术加快普及,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几乎所有的价值观念,都在大学环境中有所反映以至冲突碰撞。加上学习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社会阶层的落差、现实的不如意、西方价值观的渗透等,都会加剧新生在价值观念上的不适以及行为规范上的冲突。

对这种现象不能听之任之,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激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思想辅导,引导新生把握现实的主流、社会的基本面,认识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美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信心。要循循善诱、细致说服,引导新生正视问题、坚定自信,认识到大学之前父母师长的教导蕴含着人生经验和生命智慧,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亘古不变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素质拓展、团队建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构筑让新生感到和谐、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塑时期。

以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推动学生担当社会责任

大学新生离开近20年熟悉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之后,面临着由管束型生活向自主型生活的转变。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学业成就的目标通常由家长与老师设定,而学生本人更多担任执行者的角色。在被设定的各类学业成就目标中,考上大学是最常见的现实目标,它也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动机。但从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这个多年来的学习目标及由此激发的学习动机就消失了,他们不得不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这也是不少大学新生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对未来和前途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由于前期教育中缺乏对独立思考与执行能力的培育,当自由与责任如影随形进入大学新生的生活中时,新生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以至空虚,不清楚社会主义事业对接班人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清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何在、前途何在。

我们要抓住大学新生人生目标设立的宝贵空窗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设立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价值。要着眼培育积极向上的独立人格,激发其主人翁责任感,将接受大学教育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理解上大学的意义,明确未来的目标、方向、路径,让自己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愧疚。

以建设心理应对机制强化意志品格塑造

大学新生的一个共性就是心理脆弱,在短时间内无法胜任大学的新挑战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失落感。实际上,新生若想延续中学时的佼佼者状态,在学习和工作中受到青睐,不仅需要良好的智力素质和知识基础,也需要锲而不舍、刻苦努力的意志品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综合平衡发展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在激烈的同龄人竞争中,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在自我优越感和薄弱耐挫力的心态夹击下,为了避免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否认,转而抱怨外部环境,比如书本内容过多、上课节奏太快、科目晦涩难懂、教师讲解不透彻等。通过否定环境的融洽度来否定挫折的客观性正当性,从而保护自己不成熟的自尊心。这种从“不胜任学习任务”到“不认可学习意义”的消极心态转变,致使许多学生放弃学习、自暴自弃,产生“鸵鸟心态”,以“不反应”来对外部刺激作出反馈,典型表现就是逃学、旷课,有的甚至昼夜沉迷于网络游戏。

青年是人一生中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因为心理脆弱、情绪波动而放弃或影响了学习的质量效果,就无法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针对大学新生的学习转型任务,心理教育要帮助他们开展正确的自我认识与探索,建立成熟的心理应对机制,掌握时间管理与压力管理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和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正确态度。要多用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和身边故事,激发斗志,点燃希望,引导他们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增长本领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和能量。

(作者:董洁,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