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联合党支部青年党员的故事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06浏览次数:2379

 

  

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每一个党员就是她坚实的基石一块;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每一个党员就是她晶莹剔透的水珠一颗。历史文化联合党支部每一位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他们中间更是活跃着一批年青党员,用青春书写着爱党敬业的一腔挚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党员,去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人生情怀。

  

刘贵华老师:育人为本,真诚温暖

刘贵华老师将教书育人视为一种“天职”,为了教好书,她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加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一年,专门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申报并主持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发表多篇教研论文。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刘老师执著于这个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指引方向。刘老师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引导学生走进学术殿堂。近年来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立项并顺利结题7项,指导学生在省级及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的毕业论文曾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每年主持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班级管理的锻炼机会,班级获得优良学风班的荣誉称号。刘贵华老师是一位特别真诚温暖的老师,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关心集体,关爱同事,在同事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总是提供及所能及的帮助。日常工作之余,刘贵华老师还协助编辑人文学院院刊《人文论谭》,从收集稿件、统稿到校对、修改都尽心尽责。刘贵华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一颗真诚、善良、包容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也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谭竞男老师:任劳任怨,沟通内外

谭竞男老师2016年7月进入历史专业担任专业教师。入职后,谭老师除了积极承担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还加入《武汉保卫战史事长编》项目组,随项目组参观考察安徽、江西、江苏等多处抗战纪念地,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不仅参与文稿的编纂,还负责会议纪要等工作。谭竞男老师作为江汉大学客座教授李健的校内联络人,负责《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甲骨文》课程的课件制作、现场录制、事务衔接等工作,协助李健教授在校内校外的多场讲座。虽然工作琐碎繁杂,但谭竞男老师任劳任怨,不分事情大小,尽心尽责,为校内外的专业联系建立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石淼老师: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心系贫困地区

石淼老师是文化产业系的女神级美女老师,不仅有颜值而且有担当,已在江汉大学执教十年有余。在这十多年里,她不仅尽职尽责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而且在推动学生实践、实习方面不遗余力,为文化产业专业建设添砖加瓦。她积极推动校内实验室建设,联络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定期与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习和生活状况,是学生口中的美女大姐姐。石淼老师不仅工作尽心尽责,而且爱心满满,一直心系贫困地区的人民。2016年,在石淼老师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历史文化联合党支部向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贫困地区捐献爱心物资,并与该地区建立起长期联系。

  

林璐老师:发挥专长,服务基层

林璐老师于2014年进入文化产业系工作,成为历史文化联合党支部的一员,入职后不久便作为第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选派至襄阳市保康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挂职锻炼,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保康县是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利,生活工作条件较差,林璐老师及时调整心态,克服种种困难,迅速地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挂职单位。挂职期间,林璐老师不仅积极参加当地的各种党建活动和各种交流活动,而且时刻以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深入山区,走访了多个乡镇,了解各村文化站的建设、送戏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先后撰写了《荆山楚源·保康县非遗文化进高校》项目策划书、《关于保康县文体新局官方宣传媒介建设及运营的相关建议》的提案、《保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方案》,积极为当地的非遗保护建言献策,受到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一致肯定和好评。回校后,林璐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流挂职经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价值,勉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地方。林璐老师以其亲身经历诠释了人生价值,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最后想谈谈我自己,作为历史文化联合党支部的一员,作为年青党员群体中的一个,我很自豪。入职江大六年来,我努力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多次获得院级和校级的教学竞赛奖、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等各个级别的科研课题立项,并入选武汉市政府博士资助人选。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力所能及地推动文化产业专业建设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科研立项10项,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3项,带领学生省外专业考察3次。说实话,一路走来,有过憧憬有过激情,也有过迷茫和彷徨甚至委屈。但有一个信念始终鞭策我,那就是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党员精神。本届毕业生,文化131班的孩子们临毕业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他们说,李老师,你知道吗,你一直是我们班的“女王”,你的深厚的学术素养、踏实肯干、不计得失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都特别爱你!刹那间我有泪奔的感觉,我想这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也是对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赞美。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平凡而不简单,真实而不张扬。我们将继续用热忱用行动谱写党员之歌。

 

  

                                             李 明

                                          2017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