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写作能力,拓宽学生专业视野,2024年10月20日下午,人文学院举办江汉大讲坛系列活动,邀请到了民盟盟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固原市文联副主席马金莲老师,来我院做题为《浅谈当下青年写作的优势和不足》的讲座。江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庄桂成,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贞,《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编辑张双及人文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人文学院张贞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马老师首先对西海固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结合个人的创作经历,概述了她的写作历程。“丰富的乡村生活积累,促使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她表示,二十余载的乡村生活为她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写作素材,而自幼受到的文学熏陶和广泛的文学阅读,则成为她宝贵的启蒙。马老师也提及了与传统写作相关的网络文学创作,并分享了她个人在网络写作领域的经历。她认为网络写作丰富了她的写作经验,使其作品可读性和耐读性有较大提升。
关于青年写作,马老师认为青年写作具有精力充沛、容错率高、写作便捷、可利用多种写作工具、获得指导机会多、阅读资源丰富以及学校提供的便利等优势。在鼓励青年积极写作的同时,马老师也剖析了青年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她指出,青年写作有可能会面临浮躁、难以静心等问题;部分青年作家基础薄弱,存在用词、语法等基本问题;此外,青年作者对写作的理解尚显不足。她强调,写作的核心在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大家要立足当下生活,从中挖掘写作素材并进行艺术提炼。她认为,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不断练习,积极投身写作实践,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正确途径。
讲座会上,围绕同学们提出的“作为传统文学作家,如何看待网络文学”、“青年在日常写作中,虽有思路却不知如何着手”以及“如何看待AI写作,AI写作是否会取代人类写作”等问题,马金莲老师进行了详尽解答,吴佳燕老师和张双老师也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人文学院院长张贞代表学院对马金莲老师与《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编辑张双的到来表示感谢。她嘱咐同学们应珍惜此次交流机会,提升写作能力,积极投身实践,踊跃投稿,争取在文学创作领域产出优秀成果。
研究生院院长庄桂成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提升写作能力不能仅靠闭门造车,而应多参与此类活动,聆听名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学习。他强调,同学们应广泛阅读名家作品,学习其写作方法和技巧。最后,庄院长号召同学们多思考、多努力,积极探索青年写作的时代发展新路径。
本次讲座是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当下青年写作的理解和认知,也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努力方向。
专家简介
马金莲,女,回族,宁夏人,80后,民盟盟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坚持文学创作24年,在各级刊物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出版小说集《长河》《1987的浆水和酸菜》《我的母亲喜进花》《爱情蓬勃如春》等16部,长篇小说《马兰花开》《孤独树》《亲爱的人们》等5部,小说集《长河》、长篇小说《马兰花开》分别被翻译为莫文、阿文在国外出版,多篇作品入选外文选本。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首届茅盾新人奖、郁达夫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高晓声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朔方》文学奖、飞天十年奖、六盘山文学奖、西北文学奖等奖项。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主席、宁夏作协副主席,现为固原市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