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 | “声润人心,美育未来”:以美为桥播撒家国情怀

时间:2025-07-17浏览:10

美育是温润心灵的清泉,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7月10日,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在武汉经开龙湖社区开展“声润人心,美育未来”主题系列活动。这场以故事、演绎、剪纸、诵读、歌唱、绘画为笔的美育实践,不仅用艺术之美滋养青少年心灵,更以家国情怀为墨,在孩子们心中勾勒出爱党爱国、向上向善的精神底色,让红色基因与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7月10日,课堂伊始,江汉大学美育实践队的研究生志愿者“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从革命英雄的勇敢担当,到身边亲人的默默付出,孩子们在分享与创作中读懂“榜样”二字的重量。他们渐渐明白,英雄不在远方,责任就在身旁——课堂上的认真倾听,对弱小的主动帮助,都是对“榜样”二字最生动的践行。

7月11日“情景演绎·红色再现”现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被孩子们用稚嫩的语气和动作重现。“乡亲们”对着“挖井人”深深鞠躬时,台下的小观众们眼中闪着光。这场简单的演绎里,藏着他们对“幸福来之不易”的初浅领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种子,就在这一声声对话、一个个动作中悄然埋下。

7月12日“剪纸传情·红色印记”的课堂上,剪刀在红纸上游走,“感恩祖国”“中国梦”的图案渐渐清晰。孩子们捏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你看我剪的五角星,像不像国旗上的?”非遗技艺与爱国主题的相遇,让传统文化有了青春的表达,也让“传承”二字,在指尖的温度里变得具体可感。

7月13日,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美丽的中国》的朗诵声从教室飘向走廊。“伟大的祖国,是一首美丽的诗,一曲雄壮的歌……”孩子们的声音或许不够洪亮,却带着对家国山河最纯粹的赞美。每一个字的顿挫里,都是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眷恋。

7月14日,在“歌声嘹亮 致敬英雄”环节,《歌唱祖国》的前奏一响,孩子们便自发挺直了腰板。“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合唱声穿透窗户,响彻整个教室。这嘹亮的旋律里,没有复杂的修饰,只有对英雄的崇敬、对家国的赤诚,像阳光一样纯粹热烈。

7月15日绘画时刻,孩子们拿起画笔,有的画下天安门,有的画着戴红领巾的自己敬队礼,还有的“盛世中华”四个字旁,认真写下“强国有我”。色彩在纸上流淌,少年的志气也在心中升腾。

这些活动留在孩子们心中的,不仅是剪纸的纹路、歌声的余韵、画作的色彩,更是一份对“家”与“国”的深刻认知——从榜样身上学会担当,从历史中懂得感恩,从文化里汲取力量,从创作中表达热爱。用真挚的声音与情感触动心灵,以美的滋养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当艺术的种子与家国的情怀相遇,必将在岁月里生长为参天大树。这场以美为桥的实践,正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蓄力,“爱祖国、爱人民、爱传承”的信念,在青少年心中久久回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