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7月16日,我校研究生“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进行实地探访。人文学院温泉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由研究生陈佳欣、邹刘清、鲁成滨组成,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之下,完成了激活革命记忆、传承非遗文化、讲授知识课程、防溺水安全教育、编花送英雄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一、激活革命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为深入学习大别山精神,7月14日上午,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重温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史,开展了一场红色之旅。再往里走去,便可看见黄麻起义和鄂豫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背面镌刻着革命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二十二年间,党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经历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区仅革命烈士就有十四万余名,其中红安有二万二千余名,麻城有九千二百余名。实践队了解到他们的光辉业绩,犹如巍峨的群山、浩荡的江河永世长存,彪炳青史。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奋斗。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黄麻起义和鄂豫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合影
随后,“长胜街非遗传承实践队”继续传承红色精神,起身前往董必武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了解到董必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事业。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董必武故居
二、探访将军故里,寻找非遗奥秘
七里坪镇长胜街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实践队在参观长胜街之后,便开始寻找非遗文化,实践队首先来到红安绣活传习所,非遗传承人席和玉讲解到绣海棠花的图案的复杂,并表示不同的图案有着别样的含义,都包含着红安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期待。精美绣活的背后,是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凝结出的经验和智慧,是最淳朴的艺术结晶。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倾听非遗传承人讲解绣活技艺
接着,实践队来到红安大布非遗传承人黄珍兰的店铺。黄珍兰正在织布机前现场展示。红安大布俗称“老粗布”,极具地方特色。它的制作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72道工序,成品精美,令人称奇。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非遗传承人黄珍兰演示织布机
三、谨防溺水事故,安全牢记心中
夏季到来,游泳戏水成为孩子们消暑的热门选择。但溺水风险也逐渐增高。为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7月15日,实践队来到了觅儿镇党员服务中心,积极配合觅儿寺镇党员服务中心胡主任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主题讨论。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掌握安全知识。
防溺水主题讨论会
四、传授知识课程,亲身动手实践
防溺水主题讨论会结束之后,实践队便开启了为孩子们深入浅出讲解悬浮列车的神奇工作原理课程活动——利用磁体同极相斥,异级相吸的原理。孩子们被这“未来科技”深深吸引,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程结束之后,即刻便开启了一场手工实践操作之旅。
课程活动
五、编制花送英雄,我们永记心中
7月16日,实践队来到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的暑期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宣讲红色文化。实践队成员陈佳欣从“红安又称‘将军县’”讲起,介绍了这里走出的许多著名将军。孩子们听得认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最后,话题引导到向这些英雄烈士致敬的主题上,实践队立即组织了一堂折纸手工课,团队成员教孩子们制作献给英雄的花朵。孩子们积极参与,一朵朵鲜花在他们手中绽放。最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亲手折叠的纸花瓣高高举过头顶。他们挺直脊背,清澈的童声汇成对先辈的感激:“编花送英雄,我们记心中!”。每一朵独一无二的手工花,既是永不凋谢的童心献礼,更是红色基因在新生代血脉中流淌的证明。
实践队成员陈佳欣进行主持宣讲工作
展望未来,“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探索创新的实践形式,让红色基因与非遗技艺的传播之路走得更远、影响更广。我校人文学院 “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不仅只是一次探寻红色足迹,解码非遗奥秘的旅程。我们也将守护文化根脉、赓续革命精神的殷切希望,悄然寄托在觅儿寺镇这群蓬勃生长的孩子们身上。而这次意义非凡的实践,对队员们而言,同样是一场深刻的淬炼与成长。“红安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不仅是在传递薪火,我们自身,也在传递的旅程中被这薪火点亮。
孩子们手举折纸花瓣和实践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