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江汉大学校赛在J02B402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比赛以“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围绕五大特色赛题展开角逐,吸引全校多学科研究生团队深度参与,彰显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青春力量。
本次赛事由人文学院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余沁怡老师主持,评委阵容涵盖文化研究、学科建设等多领域专家:人文学院副院长谭竞男老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牛忠光老师及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何冬梅老师等共同坐镇评审,确保赛事专业性与公正性。
在比赛开始之前,人文学院副院长谭竞男在致辞中指出,“文化中国” 两创大赛是促成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希望大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大胆探索创新表达方式,最终打磨出一批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温度、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创新成果。
五大赛题精准对接文化“两创”核心需求,覆盖文学、历史、人工智能、艺术等交叉领域:“影韵传承——当人工智能遇见皮影”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非遗,通过AI动作捕捉实现皮影艺术的现代化呈现;“非遗那些事儿 ——孔子问津传说”深挖武汉地方文化资源,探索非遗项目的当代传播路径;“铁甲生旧苔,赤血照丹青”聚焦历史记忆,以创意形式诠释英雄文化内涵;“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围绕湖北文物瑰宝,构建文物IP的创新表达;“琴声不息,代代知音 ——文化教学创作”则以音乐为载体,开发传统文化沉浸式教学方案。参赛作品形式涵盖数字交互、教学课件、创意设计等,充分体现“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
评审环节中,评委团从文化内涵、创新性、应用价值等维度展开综合评议。牛忠光副院长针对“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提出:“好的作品要善用人工智能,加强人机互动。”何冬梅教授针对“影韵传承——当人工智能遇见皮影”项目指出:“要以‘做好一件事’为出发点,从‘小切口’切入‘大事业’。”
比赛间隙设置的经验分享环节成为亮点。往届两创大赛获奖者与同学们分享经验,建议参赛同学注重细节,精细雕刻作品,增加英文字幕等以扩展传播路径。
经过激烈角逐,“琴声不息,代代知音——文化教学创作”“影韵传承 —— 当人工智能遇见皮影”斩获一等奖;“非遗那些事儿 —— 孔子问津传说”“铁甲生旧苔,赤血照丹青”“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荣获二等奖。
谭竞男副院长及各评委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希望获奖团队以校赛为起点,贯彻‘两创’精神,让传统文化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活力。” 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赛事,发扬合作精神鼓足劲头,让比赛精神代代相传。
撰稿|李艾轩
拍照|李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