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巴晓芳先生应邀来人文学院“人文论坛”讲授“怎样写出好的诗词”。讲座由江汉诗社社长、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罗庆云教授主持。江汉大学副校长陈功江、原政法学院党委书记黄成平、原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双桂等领导参与了讨论,武汉诗词楹联学会部分会员、江汉诗社社员与会。此外,海天涯诗社、涅槃文学社等学生社团骨干及来自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整场讲座中,巴晓芳先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一首好诗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二、怎样写出好的诗词来?关于第一点,巴先生认为,一首好诗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格律严谨,符合体式;语言流畅,意象优美;真情实感,以情感人。在谈到以情感人时,巴先生特别强调:一首真正的好诗,必须能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永恒价值;内容厚重,境界高远。而具有典型的意义、普遍的情怀和永恒的价值,这是成为一首好诗最重要的条件。随后,巴先生以当代诗人的作品为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提出写好诗词要具备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合适题材、有新颖立意视角、有好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以及精炼的语言表达等条件。这些精彩的评析得到了在场专家和学生的热烈回应。与会人员就“古诗写作使用现代诗歌意象”、“当代诗词写作如何理解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问题与巴先生展开讨论。会后,罗庆云教授总结发言,称赞巴先山的讲座是“真正将金针度与人”,这一评价得到参会者的普遍赞同。
据悉,巴晓芳先生多年从事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等著名诗歌杂志,多次获全国诗词竞赛大奖。此外,在新闻和其他文学创作方面,有论文数十篇、散文百余篇、著作多部问世,其《大众化报纸论析》获第九届湖北省新闻论著唯一的一等奖。本次诗词活动让我校诗词爱好者对在当代环境下如何写好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感性认识和理论收获。
(盛莉)